查看原文
其他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
点击标题下蓝字关注我哟

像李镇西那样热爱学生||像李镇西那样师德高尚

像李镇西那样教学娴熟||像李镇西那样能说会写

像李镇西那样反思成长||像李镇西那样童心不泯

欢迎关注研究会荔枝电台: 镇西有约

公众号:lizhenxijiaoyu        网址:(见下)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2561668445

QQ群||①群:210557498      ②群:480159215

编者按:     

袁校长执着于探寻教师的幸福。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,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梦,这也是一名校长对于教师成长的情怀。

探寻教师幸福的密码

——读李镇西老师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随想

袁建国

读过李镇西老师的几本书,也看过李老师的讲座视频,这些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,但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,以及引起我的对教师职业幸福的深入思考,却是从未有过的。

一、幸福阅读的经历

阅读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这本书,是与参加“李镇西研究会”的活动一起进行的。

2015年4月15日,我加入了研究会,然而因处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耗去了几个月的时间,直到8月3日,我又一次进入研究会的QQ群时,一下子便被群里热情、向上、执著、幸福的氛围吸引和感染,我的工作激情立刻被点燃,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起来,当晚便写下博文《年轻,只需一天》,文中写道:“看那些遍及天南地北两千多个虔诚的会员,看他们已经取得的不计其数的卓然业绩,无法不让人心向往之,浸润其中,感觉自己幸福并年轻起来。”

是的,追求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,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梦,我自然也要追随李镇西老师,重启我的追梦之旅!第二天,我便购得李老师的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一书,潜心阅读起来。论著包括平和心态、向我看齐、引领成长、校长现场、编织童话和师生之间六部分,记录了李老师与教师、学生的故事以及对教育的实践与思考,字里行间充盈着大师的情怀与智慧,动情之处,催人泪下。阅读此书,我的心灵得到淘洗,思维也活跃起来,总盼望着研究会“呱呱论坛”快点到来,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。

8月8日,“呱呱论坛”如期而至,但因为我第一次参加,没有经验,两次“排麦”都不成功,直到晚上十时,才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成功“上麦”,并且作了题为《四组关键词,诠释真教育》的发言,内容便是读李镇西老师《用25年的时间填写一份优秀答卷——乐山一中高90届1班聚会随笔》后的感触。是夜十一时十五分,便将博文《收获了幸福和感动——第一次参加李镇西研究会呱呱论坛有感》发在博客上。8月15日,“呱呱论坛”的内容是王丹凤老师关于“学生研究的方法与案例分析”的讲座,我认真聆听,随后写下《研究会里的“丹凤朝阳”》一文。8月22日,“呱呱论坛”研讨的内容是“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”,我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“为三十岁做准备”主题班会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,并且在会后总结出了主题班会应遵循的六项原则。8月29日,我对研究会黄建军副会长的讲座进行了点评;9月5日,我作了题为“我的阅读shi”的发言……

沉醉在李镇西老师的文字里,分享着李老师的幸福,也为李老师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幸福;徜徉在研究会的呱呱论坛中,享受着教研带来的快乐,也憧憬着自己学校的美好未来和师生们的幸福生活,这个暑假,我过得前所未有的充实。

二、幸福密码的探寻

记得杨承清先生的《破译幸福密码》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小伙子匆匆地走在路上,幸福之神拦住了他,问:“小伙子,你为何行色匆匆啊?”“别拦我,我在寻找幸福。”小伙子停也没停,飞快地向前跑。20年过去了,小伙子已成了中年人,他依然在路上奔跑着。幸福之神拦住了他:“喂,伙计,你在忙什么呀?”“别拦我,我在寻找幸福。”又一个20年过去了,小伙子已成了一个面色憔悴的老头儿,还在路上挣扎着。幸福之神又拦住他:“老头子,你还在寻找你的幸福吗?”“是啊。”已变成老人的小伙子回答。可是,他回答完问话,却猛然发现,原来刚才问他话的就是幸福之神,没想到自己寻找了一辈子幸福,幸福之神就在旁边。

读完这则故事,有的老师说:“这个小伙子真是太幸运了!竟然有幸福之神主动地拦住他。只怪他自己眼拙,没有认出来。”言外之意也许是,自己如果有幸福之神眷顾,肯定会认出他并停下来享受幸福。其实,幸福之神是最公平的,他每时每刻都静静地站在我们身边,只是我们也像那个小伙子一样,没有看到。什么是教师的“幸福之神”? 从李镇西老师的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中可以找到教师幸福的“三字诀”:爱、研、记。

(一)教师要有爱心

所谓爱,即教师要有爱心。李镇西老师在开篇《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》一文中引用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话说:“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,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;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,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。”李老师就是那个“爱得入迷”者,所以,他收获了幸福。

有的老师可能会说:“我根本不喜欢孩子,更不要说‘入迷’了。”对抱有这种心态的老师,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是 “心态与职业的分离”,他说:“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,只有两种选择——要么改变职业,要么改变心态。既然你无法改变职业,那当然只有改变心态了。既不改变职业,又不改变心态,心态和职业如此分离,永远都无法获得幸福。”李老师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,特别是遇到一些每天都惹祸的“后进生”,有时候也忍不住埋怨几句,但更多的时候他这样调整自己的心态:埋怨一万句,第二天你还得面对这个后进生,你还得给他上课,给他批作业,难道因为你的埋怨,他第二天就不来学校见你了吗?所以,埋怨只能平添自己的烦恼,何苦呢?

心态不好,往往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幸,认为处处不公平。其实,不要总觉得自己不幸,不要总觉得自己遇到的都是不公平。放眼整个社会,更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更累。这不是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,而是一种理智豁达的广阔胸襟。李老师还列举了几种改变心态的方法: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活动,让童心感染自己;尽可能感受来自孩子在一些细节上不经意体现出来的爱,你在一次次感动中,会爱上孩子的;尽可能不断地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多一些“创意”,让自己每一天的教育生活都是新的;把每个难题都当作课题来研究,而且持续不断地研究,你将从中体验到教育科研的乐趣,并收获教育成果的。

其实,李老师也是这么走过来的。在《享受教育》一文中,他说:“应该说,我是被孩子们一次次感动着,逐渐有了一点点教育的责任感的。”他还说:“人心都是肉长的,因为感动,我自然会想,孩子们对我这么好,如果我不把他们教好,那我真是没良心!”李老师为学生付出很多,他说:“这些事我愿意做是因为我觉得学生对我太好了,我心甘情愿要回报他们。”可见,教师有“感恩之心”,是治疗“心态与职业的分离”的先决条件。

(二)研究学生

所谓“研”,即研究学生。在李镇西老师列举的改变心态的路径中,有一条便是“把每个难题都当作课题来研究”,研究学生,可以让我们爱上孩子。只要我们真的爱上学生,那么我们一定会不自觉地研究学生,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研究学生的方法。

方法哪里来?李镇西老师在《开学第一天》中提出了“四个不停”,即不停地实践、不停地思考、不停地阅读、不停地写作。

关于“不停地实践”,李老师说:“这里的‘实践’,指的是每一天平凡的教育行为——上课、带班、谈心、处理突发事件……关键是在这过程中,要有创新与研究。要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研究课,把每一个班都当作实验田。要不断超越自己,不断超越的过程,就是自身潜力不断挖掘和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。”我觉得,这段话的关键词应该是“超越”。只有我们每天都试着超越自己,不要总是一成不变走老路,那便是在“研究”了。

关于“不停地思考”,李老师说:“这里的‘思考’,就是思考每一天的教育教学行为……特别要勇于用常识识破一些装腔作势的所谓‘理论’。凭良知做事,用常识思考!”孔子云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这里的思考,不仅要“反”思,即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,更需要“正”思,即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——这也是“研究”。

关于“不停地阅读”,李老师说:“不读书,无以教,无以活。读什么呢?教育报刊、教育经典、学生读物、人文书籍,等等。”这段话,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,又推荐了阅读内容。关于阅读,我以为,它既能教给我们方法,又能给予我们智慧,他应该贯穿于“研究”的始终。

(三)不停地写作

关于“不停地写作”,就是“三字诀”中的“记”。

在《小何老师的郁闷与幸福》一文中,李老师给小何老师提了四条建议,第四条便是“要记录”。他说:“写作,不是功利地想‘发表论文’,而是积累智慧。我们的教育要给学生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。”在未来班30年聚会的时候,李老师对学生们说:“我们用30年的岁月金络,编织了一个童话,这个童话至今温暖着也愉悦着彼此的心。这就是一种收获!”

在《谈心》一文中,李老师给老师们提的第四条建议是“要有写作的习惯”,“写什么呢?写教育故事,写课堂实录,写随时产生的教育感悟,等等。”“写作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,我让你们写,就是让你们反思,反思自己每一天的教育经历。”“写作,也是为将来留下温馨的教育记忆。”

李老师是“行的高标”,就是凭着自己的“记”,他已经出版了60多本专著,也切实收获了幸福。写作能提升教师阅读的品质,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,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,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深入研读,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,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,还会联系现实,思考作品对现实的价值。此外,写作还能有效提高教师思维的质量。写作要有严格的逻辑、严密的分析、准确的语言,写作能有效提高我们思维的缜密性和效率。在这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,可能会加深我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,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理解,产生新的认识,进而使自己的思维生发出智慧。在写教学随笔、教育叙事过程中,教师会对发生在身边的教育现象、教育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,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;在写专业教学论文过程中,教师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,了解最新的教研成果,推动教学的创新。

“三字诀”中,“爱”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基础,“研”是保障,“记”是延伸。有“爱”不“研”,这种“爱”算不上真正意义的“爱”;有“爱”不“记”,这种“爱”将不会“流淌”,也没有生命力。

三、幸福未来的畅想

既然已经探寻到教师幸福的密码,那就应该立即“输入”,开启自己的职业幸福之门。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,虽有爱却未曾入迷,虽有研却不能深入,虽有记却没有给学生以温暖,因此在未来的岁月里,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织自己的教育童话。

作为校长,首先应该引领老师们实现职业幸福,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。在此基础上,我要融入到班级、学生之中,承担一门课程或者担任副班主任,并用“笔谈”的方式与教师们推荐的学生建立长时间的书面联系,在博客上记录他们精彩的故事。我要用赤诚唤醒希望,用爱心赢得幸福。立足于问题解决,我将着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研究,争取用科研带动教师们业务上的提升,带来学生学业上的进步。教师的职业幸福,就是我的梦,我将不懈追求!


 

热烈祝贺李镇西研究会会员袁建国校长的文章《探寻教师幸福的密码——读李镇西老师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》随想》一文发表在《教育视界》




袁建国校长



    简  介

袁建国 山东省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,山东平原李镇西教育研究会会长,第五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校长,山东省2015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,曾荣获德州市优秀教师、德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,获得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德州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。2010年以来致力于课堂教学、教师成长和激励教育研究,有70多篇论文、随笔在中国教育报、中国教师报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、中小学教材教法、新课程研究、山东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。



1 每天读博文1篇。

2 每天上好1节课。

3 每天与1名学生谈心。

4 每周参加1次网络研讨。

5 每周写1篇教育教学随笔。

6 每学期批注1部教育专著。

7 每学年在呱呱社区举办1次个人讲座。

8 每年参加1次李镇西研究会年会。




李镇西研究会ID:lizhenxijiaoyu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本 期 编 辑:李伟明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